公益中國網訊 2018年是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十年再出發(fā)”的開局之年,8月22日下午五點三十分,,由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主辦的“樹的榜樣——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十年再出發(fā)主題藝術展”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隆重開幕,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200余人出席了開幕儀式,,展覽將持續(xù)到8月30日,。

嘉賓合影
出席活動的嘉賓有國務院原副總理兼外長黃華夫人、94歲的何理良女士,、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先生、中國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中國市長協(xié)會專職副會長,、中國聽力醫(yī)學發(fā)展基金會主席陶斯亮、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雅芝,、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監(jiān)事賀曉明以及來自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先生及夫人、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羅文哲先生,、納米比亞駐華大使凱亞莫先生,、布隆迪駐華大使馬丁先生及丹麥駐華使館代表等。

耿靜理事長致辭
耿靜理事長致歡迎辭,,感謝現(xiàn)場來賓,,感謝十年來各界朋友的關愛和大力支持。她說,,基金會成立十年來,,風雨兼程,不斷成長,、進步,、發(fā)展。作為國字頭的基金會,我們緊密圍繞黨和國家及主管部門工作的大局,,扎實推進文遺事業(yè)發(fā)展,,啟動了50多項關于搶救保護文化遺產的項目;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走訪十多個國家,,弘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關注民族未來,,捐資扶貧跨度6個省的革命老區(qū)教育,;組織開展了60多次文化公益活動。在文化公益事業(yè)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經過十年的探索、發(fā)展,,今天基金會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希望每一個華夏人以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業(yè)績迎接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的下一個十年。

耿瑩會長致辭
耿瑩會長致辭強調,,基金會十年再出發(fā),,我們將以“樹”為榜樣,,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繼續(xù)做世上需要我們幫助之人的后盾。并以繼承,、學習,、研究更深一層地發(fā)展中國文化的深層思維、哲學,、理念,,加深文化自覺,增加文化自信,。把中國文化之精髓之一:天人合一,。植種于心。
耿瑩會長表示希望用自己的所學,、自己的畫筆,,以及通過展示非遺文化傳承人、大學生的攝影作品表現(xiàn)樹的精神,、樹的生存態(tài)度,,讓觀眾在展廳中聽我們訴說以樹為榜樣的故事,引導觀者去思考,、探討“你是誰,?你要做什么,?你要到哪里去?”等問題,。希望通過展廳中各種各樣的故事,、藝術形式、思維,、觀點,,讓大家產生共鳴,藝術的根在民間,,集合起來就形成了展廳中一瞬間的博大,。

耿瑩會長接受媒體采訪
有記者提問,為何以“樹”為創(chuàng)作展覽主題,。耿瑩動情的說道,,自然界中的植物,我最喜歡,、最欣賞,、最關注的就是樹,它是站立不動的,,它能把自己活成一支隊伍,,它替人類阻擋風沙,它無私奉獻,,它向人類做出榜樣,。例如胡楊,人們贊揚胡楊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楊,,一億年的歷史”,,錚錚鐵骨千年,千年與風沙相伴,,不逃避,、不屈服,最終與風沙成為“朋友”,,最終風沙讓他不朽,。其中的精神,太值得人類思考,、學習,。

中國藝術研究院連輯院長致辭
本次活動的所有藝術作品都代表著創(chuàng)作者的用心和藝術表達,感染現(xiàn)場駐足參觀的人群。每一位藝術家的道德修養(yǎng)和個人修為,,由淺入深地嵌入創(chuàng)作藝術之中,,從而展現(xiàn)出“樹”的文化精神。傳承中國畫獨特的筆墨精神和文化魅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此次共展出了質量、規(guī)格都很高的120多幅繪畫作品,,分為三單元:樹的榜樣——耿瑩耄耋習作展,;積基樹本;綠樹成蔭,。主要作品是用耿瑩會長的多年習作,,大學生的攝影作品及山西蔡江萍女士的非遺作品創(chuàng)新剪紙,組成一組“天人合一”的故事與觀眾共同探討: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意,。

何理良女士參觀畫展
第一單元:樹的榜樣——耿瑩耄耋習作展,。此單元主要展覽的是耿瑩會長多年習作,以樹為題材精心創(chuàng)作的45幅作品,。
墨色成樹,,落筆有根,耿瑩會長有感于基金會十年的發(fā)展,,以“樹”為主題傾心創(chuàng)作了45幅繪畫作品,。多年來,她一直踐行著文化事業(yè)理想和“樹”的榜樣力量,。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不斷的探索,,在筆觸、色彩,、線條,、墨韻中體驗精神的感性顯現(xiàn),,將繪畫中的“樹”加上自己的內心體悟,,巧妙地展現(xiàn)出文化精神,表達出作品的“靈魂”,。

耿瑩會長,、耿靜理事長與中國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在展廳
耿瑩會長37歲時開始潛心鉆研,拜師學畫,,師從蔣兆和,、亞明、鄭乃光,、葉淺予,、劉凌倉、潘潔茲、王叔輝等中國畫大師,。代表作:《文成公主入藏圖》,、《文姬歸漢圖》、《南海之戀》,、《自在菩薩》,、《三峽急流圖》、《游園驚夢》等,。中國畫作品11幅被美國休斯頓博物館,、日本奧斯卡會館、美國迪斯奈等多處國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獲得高度贊譽,被稱為世界中國畫大師,。其中,,中國畫作品《文成公主》以國禮形式由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耿飚送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布朗先生。
第二單元:積基樹本,。此單元主要展出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向全國邀請的20幅,,以“樹”為主題的優(yōu)秀繪畫作品參加展覽。畫家們用筆,、墨,、構圖方法都有自己的風格。分別以精湛獨特的創(chuàng)作技巧,,把中國畫的靈動,、意境相融合,情系祖國的大好河山,,從而在繪畫中領悟藝術的真諦,。

眾多參觀者在展廳欣賞作品
第三單元:綠樹成蔭。此單元主要展出的山西蔡江萍女士的非遺作品創(chuàng)新“樹”的剪紙5幅作品和大學生的40多張“樹”的攝影作品,。
山西蔡江萍女士的創(chuàng)作出的5幅 “樹”的非遺剪紙作品,,彰顯了中國剪紙文化的獨特魅力。使人大開眼界,,慨贊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這5幅作品是以耿瑩“樹”的繪畫作品為原型創(chuàng)作,“樹”的形態(tài),、輪廓,、層次及神韻,在一把剪刀的魔力下,,每一棵樹都變得立體和神奇,。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靈動的感覺,,在藝術享受更是震撼人心。剪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此次活動特別以剪紙形式展現(xiàn)“樹”的精、氣,、神,,就是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剪紙藝術,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剪紙藝術的關注與喜愛,。

參觀者欣賞展廳作品
大學生用手中的相機,,通過構圖和捕捉光影呈現(xiàn)出“樹”的春夏秋冬,千姿百態(tài),。一棵一棵的“樹”,,用光線的畫面語言,記錄沒有修飾的“樹”的景象,,展現(xiàn)不同的生命力,,表達著不同的主題。倔強的,、秀美的,、蒼老的、挺拔的,、枯敗的……整體拍攝藝術風格質樸無華,,但具有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中國畫研究專項基金揭牌儀式
在活動上,,分別進行了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中國畫研究專項基金揭牌和“小燈泡”公益研學項目啟動捐贈儀式,。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小燈泡”公益研學項目捐贈儀式
據(jù)悉,“小燈泡”公益研學項目啟動后,,將由當代教育集團制作歷史學習,、藝術鑒賞研學課程及教育讀本,捐贈給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用于全國200多所紅軍小學的為期5年的教育支持,。項目啟動后,屆時會有6000名革命老區(qū)的孩子,,將在北京接受“小燈泡”公益研學計劃學習,。進一步夯實基金會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

畫展開幕活動現(xiàn)場
舉辦這一展覽的目的,,是向社會各界展示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奮斗艱辛走過的10年,有耕耘有收獲,,有創(chuàng)新有堅守,,有經驗亦有教訓,。基金會如一棵樸實,、向上,、頑強、奉獻的 “胡楊”,, 堅持著自己的方向,,堅守喚醒、傳承,、保護,、發(fā)揚中國的文遺事業(yè),綻放文化公益的自信和光芒,。十年再出發(fā),,基金會將繼續(xù)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人類”的原則,,不忘初心,與社會各界有志之士一道,,為文遺事業(yè)更加絢爛多彩的明天繼續(xù)奮斗,。